首页 常识

漫话二战中的捷克重机枪,一款同时装备了英、德的武器

时间: 2024-07-21 10:00:45  100浏览

说到机关枪,通常在人们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军给人的印象就是布仑轻机枪加维克斯中型机枪,这俩一个来自捷克的ZB-26,一个来自著名的马克沁,几乎成了二战英军的名片。

ZB26咱中国人非常熟悉,这种经典的轻机枪同样也是抗日神剧的代名词,在导演们眼里,抗战戏里没个端着ZB26怒喷几百发的猛男那都不叫作品。

英国人战前引进了ZB26的技术,略微改进就做成了自己的7.7mm布仑机枪,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堪称一代经典。

因为瞅着美军拿勃朗宁BAR打得糟心,英军曾经还好心地对美军推销布仑机枪,美军一度很心动,但最后看战争已经打得差不多了,最终哼唧了几声就没了下文。

维克斯机枪也是英军的名片,源于马克沁水冷重机枪技术的维克斯中型机枪是二战英军最常用也最常见的重机枪。

15mm的ZB60,曝光度不高

实际上,英军在二战战场上大规模运用的机关枪并非只有这些布仑和维克斯,还有装备量很大,却常常被人忽视的ZB53和ZB60。它们经过英国的改进后,被命名为“贝莎机枪”。

“贝莎”这个名字源于武器的生产厂家,大名鼎鼎的伯明翰轻武器公司,他们的缩写是BSA,被简读为“Besa”(B-SA),玩摩托的朋友可能对此极为熟悉,英国三枪嘛。

英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Brno)国营兵工厂买进了相关技术,实际上技术开发方是布拉格兵工厂的的瓦克拉夫·霍莱克(Vaclav Holek),这霍莱克三兄弟堪称那个时代的武器大师。

20年代末期的时候,布拉格兵工厂濒临倒闭,不得不与国营的布尔诺开始签署一系列卖身合约,将大批武器专利授权给布尔诺方面进行生产和销售,也就是这样,才成就了布尔诺国营兵工厂之名,他们将捷克的机关枪卖得全世界到处都是。

捷克人的轻武器技术在当年相当出众,尤其在非水冷散热上他们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面。也也是英国购买ZB26、ZB53和ZB60的理由,沉重的水冷套需要被抛弃了,战争形态的变化必然需要加强班组的自动化火力。

英国人当时对冲锋枪技术嗤之以鼻,但对这些机关枪技术却特别有紧迫感。他们并非不清楚武器自动化带来的影响,而是押错了战争发展的方向,仍然把阵地战当宝。

引进ZB53和ZB60的目的是为了坦克,英国是当时的坦克大国,拥有最先进的坦克设计和成规模的坦克部队。在点错科技树的情况下,他们大力发展步兵坦克,也着迷于坦克火力的碉堡式发扬,比如往上面堆砌机关枪。

土龟使用了3挺7.92的贝莎机枪,全是后世玩家们炮炮穿的弱点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使用经验,在坦克中使用水冷机关枪是个痛点,即便有蒸汽收集器存在,机枪仍然会蒸发出一些影响视线的白气。巨大的水冷套还影响了射击窗口的设置,为了避免德国人把手榴弹塞进来,外面不得不再套个大大的保护壳。此外由于水冷机枪硕大的体型,坦克里的机枪手可谓是苦不堪言。

其实英国人早期在坦克上使用的是法国的哈奇开斯M1909型轻机枪,他们早就注意到水冷式的问题。这种机枪被英国人由8mm改成7.7mm,成为了M1909 Mark I型轻机枪并运用到坦克上,后来由于英军惧怕德军拼老命往坦克上涌,便还是改成了维克斯中型机枪。

到30年代以后,英军急于给部队换装更靠谱的重机枪,在引进ZB26的时候顺带也看上了ZB53和ZB60,从而开始了自己一代载具机关枪的路途。

英军贝莎机枪的铝制弹带

其中最被看重的是ZB53机枪,同样是气冷机枪,英军怎么看哈奇开斯怎么不顺眼,怎么看ZB53怎么喜爱,再加上要拉一把捷克这个盟友,捷克的武器知识产权很快就在1937年被伯明翰厂买到了手中。

(注:英国人拿的是外销型号ZB53,捷克内销型号称ZB37或Vz.37,Těžký Kulomet verze 1937)

本来ZB53机枪是准备全面换代维克斯中型机枪的,但枪械的弹药体系却让贝莎机枪的全面换装流产了。

Mark II的枪管细节

当时的捷克使用的是德国7.92 x 57 mm的弹药标准,ZB53整个技术被英国人拿去后,直到1939年才完成初期生产。

战争的迫在眉睫,对7.92mm口径的.303in改造按理说应相当紧急,但英军中一些大佬却似乎半点行动都奉欠,因为他们早就在改进生产贝莎机枪时就进行过探讨,面对“将7.92 x 57 mm改成7.7×56R会有相当长的研发调整和不可靠性”问题,大佬们觉得自己相当聪明:

“直接用德国子弹吧,我们的仓库里到处都是库存,再打仗的话,士兵们还能从德军那里继续缴获。”

中国军队当年使用ZB53,这子弹咱没问题

其实这种认知也不能说有错,英军拥有大量的7.92mm弹库存,支撑一场大战役没有问题,不管怎样抢时间先把军队武装起来,比没完没了的搞武器实验更要紧。

但此举为英军日后的战争带来了极大的坏影响,也差点搞臭了贝莎机枪的名声——被德国人一阵接一阵的暴揍,哪儿去捡德国子弹?

7.92mm和15mm的贝莎机枪

就这样,英国人便没有在口径上对ZB53动任何一刀,维持了7.92mm口径。作为放大版的ZB60也维持了15 x 104 mm的原样,该型号在1940年投入使用。此后在英军中ZB53称为7.92mm Besa,ZB60称为15mm Besa。

不过这也导致贝莎机枪的全面换装流产,毕竟英军不可能全方位地装备一种.303in以外的耗弹大户。所以贝莎机枪最终成为了英国装甲部队的换代产品,被装到了坦克和各种载具上。

Mark III*

非常热衷于对武器进行细改的英国人总共改进出了7种7.92mm贝莎机枪型号,Mark I和Mark II在1940年的6月推出,然后他们在当天就淘汰了Mark I,因为Mark II更容易生产。这个型号的贝莎机枪伴随英军渡过了开局最惨烈的那段时间。

之后的1943年8月,英军又是一口气推出了Mark II*、Mark III和Mark III*。这些武器性能并没有提升,相反它们都是Mark II的简化版。其中Mark II可以与Mark II*零件互换,Mark II*可以与Mark III零件互换,Mark III和Mark III*不能与Mark II和Mark II*完全互换。

Mark II

Mark III和Mark III*还移除了之前版本的加速器,这个东西可以帮助机枪进行两档控制,L模式时循环射速为每分钟450-550发,H模式时可达750-850发,以提供紧急情况的爆发射击。英军觉得这个东西没多大用就给取消了。

Mark III*的枪管细节

剩下两个型号是战后1952年和1954年研制的Mark III/2和Mark III/3,修改了枪管、套筒。此外Mark III/3并没有生产,仅从Mark III/2的新枪上修改。

随着英军全面适配NATO标准,7.92mm系列的贝莎机枪就逐渐被淘汰了,英军不想再去费力气捣鼓7.62mm的新口径,国力也衰落得可以,便直接使用了美国的M1919和M2系列。全部的贝莎机枪在1970年前被淘汰。

捷克自己的Vz.37有三个大版本。分为步兵版、掩体版、车载版本。

步兵版是最标准化的版本,主供步兵地面部队使用,配备有三脚架。没有任何标记。

掩体版顾名思义,主要用于工事防御作战,拥有更重的枪管和更高的可持续射击能力,通常散热水平能维持5分钟不间断的扫射。标有字母O。

车载版是用于载具机动作战的型号,标有代表“坦克设备”(Útočnou Vozbu)的字母ÚV。

车载型:这种变型被拆卸下来安装在装甲车上。它标有字母“ÚV”,表示“Útočnou Vozbu”,大意为“坦克设备”。

有趣的是,德军也使用了这种机枪,这算是英德两个死敌之间第一大的通用武器。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斯柯达、布尔诺国营兵工厂等都成为了德军的囊中之物。作为一款性能优良,弹药指标与德军一毛一样的漂亮机关枪,Vz.37很自然的就被德军笑纳了。

MG37(t)和MG42、MG34

当时大名鼎鼎的MG42机关枪还远未出炉,德军只能靠MG34和一部分杂七杂八的老机关枪打天下,Vz.37的入列确实是雪中送炭。它在德军中的称呼是MG37(t)。

这个括号“t”的意思是“tschechisch”,是德语的捷克的意思。如德军缴获苏军的波波沙也是如此,称之为MP41(r),他们缴获的SVT40被称为SIG.259(r),德军缴获的英军布仑被称为Le.MG138(e)。

使用MG37的党卫军部队

德军在起初也非常看好MG37(t),维持了它的继续生产,但随着1942年MG42通用机枪的出现,不喜欢搬着重机枪打仗的德军遂停止了MG37(t)的生产,全部的生产线都被转为生产MG42和MG34。MG37(t)总共的生产量是6411挺。

MG37(t)并不讨国防军喜欢,他们主要将这些枪扔去守卫掩体或者进行新兵训练,也有部分被诸如38(t)等缴获的坦克继续使用。倒是党卫军对捷克机枪很感兴趣,大量的装备了这些武器。

此外德军也在敦刻尔克等地缴获了数量不详的贝尔莎机枪,后来的战争里还缴获了一些Mark II、Mark III,但都表现得很黯淡。东线苏军曾缴获了一批,使用情况不详。

描写1942年黑海舰队的电影《俄罗斯水手》,出现一挺MG37(t)

尽管英军有将贝莎机枪成功用于坦克的经验,如玛蒂尔达、丘吉尔、瓦伦丁甚至从未上场的土龟都安装了3挺这种机枪,但德军坦克装甲车辆有更好的MG34通用机枪,他们没有刚需。当价格便宜火力又凶猛的MG42出现后,德军便逐步淘汰了MG37(t)。

不过捷克的Vz.37生意倒是做得挺好,在亡国前他们将这种机枪大规模地卖到罗马尼亚和中国、伊朗,还技术输出给了英国,阿富汗、智利、秘鲁,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也是其用户。

被日军缴获尝鲜的Vz.37

中国曾经购买了一批捷克造Vz.37,订单数量达到1000,但截止1939年落到中国手中的也不过850挺,此后迅速损失殆尽,有的还被日军缴获,反过来打我们。

战后,Vz.37再次被捷克重新生产,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其军方使用。

河滩上的捷克造

这枪还闹出过一场笑话,2014年9月13日,湖南辰溪渔民从沅江里捞出了一挺锈迹斑斑的ZB53,结果被广大媒体报道为《湖南渔民河中捞出日本九二式重机枪》,声称“经过治安大队民警查阅资料比对和县文物所专家鉴定,这次捞上的机枪是日本九二式7.7mm重机枪”。整个军圈哭笑不得。

不管怎样说,这都是款足够有影响力的重机枪了,但它确实比早早投降的法国哈奇开斯还不显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