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藩镇割据是啥意思(中国历史典故之藩镇割据)

时间: 2024-11-11 09:00:53  100浏览


安史乱后各地节镇凭借军队各据一方的局面。

安史之乱后安史余部力量还很大,唐朝无力平定,只好承认既成事实,就地封为节度使。其中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称“河北三镇”,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在本镇之内各辖数州之地,“招合遗孽,治兵缮邑,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割据之局实际已成。

而唐朝在平乱中涌现出的一批战将,也效法安史降将,各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这些方镇,依靠截留国家赋税以自养,“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并且占有大量土地,名为屯田、营田,借以建立雄厚物质基础。这些方镇,不断屯练精兵,随时准备抗命。不少节镇各自选练一批“魁伟强力者”,以为亲兵,又称“牙兵”,随身护卫。于是,形成一批实力强大的军事集团,地方行政、司法、财赋大权被他们完全控制。

这些方镇死后,或则父子相继,或则由部众另行拥立,虽也申报朝廷,实则中央只能承认,根本无法干预。方镇之间虽为利害冲突经常互相攻伐,但一旦朝廷有异动,则立即连兵相抗,借以互保。故而方镇势力很难根除。唐朝则因财赋收入减少近半,又危及朝廷安全,不时伺机裁抑。

如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嗣位,表请照准。唐朝正准备削藩,遂不准其请。

李惟岳便联合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地节度使,共同起兵抗唐,史称“四镇之乱”。各地节镇也纷纷动荡。

其间中央征调的泾原唐军又生哗变,攻入长安,唐德宗逃奔武功,使形势更加混乱。动乱后虽平伏,方镇跋扈依然如旧。到唐宪宗时期,依靠江淮赋入增多,决心压制强藩,也曾取得一定胜利。唐军先后讨平剑南刘辟、江东李锜、淮西吴元济、淄青李师道等,另一部分节镇也迫于形势,归顺朝廷,如魏博田弘正等。

但这种统一只是暂时的,因方镇照旧拥有重兵,不久即告复起,分裂局面一直延至唐亡。唐代藩镇割据的实质是地主阶级不同集团重新分配剥削权益的斗争。由于藩镇并立,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赋敛成倍增加,给人民带来巨大祸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