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追风筝的人启示(关于爱与救赎的5点启示)

时间: 2024-08-19 10:00:38  100浏览


(一)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曾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后改拍成电影。作品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

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用伊丽莎白的评价来形容这本书,就是:“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阿米尔与家中仆人哈桑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在这里“风筝”象征着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自我的肯定,这些都是人一生离不开的主题。然而,在追逐这些美好的路上,我们时常会经历着来自人性弱点的种种考验——胆小懦弱、缺乏勇气,自私嫉妒、逃避,我们会因此而做错事,走错路,我们痛苦、恐惧、悔恨、挣扎。

我们时常感到困惑: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吗,这个世界有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

同时,我们也充满了对自我的怀疑:为什么我们苦心经营的努力,别人却视而不见,就像阿米尔一心想要获得父亲的爱与肯定。

为什么我们拼命想要拥有的东西,别人却与生俱来,就像书中阿米尔希望的勇敢善良与担当,哈桑却天生拥有。

当我们因为一些事情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时,我们还配拥有世间那些美好的事物吗?我们是否还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幸福的生活?就像多年以后定居在美国,有了稳定事业和爱情的阿米尔,却仍然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时刻,回忆起那个人,那件往事,那段内心深处的美好时光,耳边始终萦绕着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芸芸众生之间,我们该如何习得原谅他人与自我救赎的力量?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的脚步,走进《追风筝的人》的故事,从中去寻觅这些人生难题的答案。

(二)人的一生,都是在寻童年的缺失。

没有父母的爱造就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点的人。---马卡连柯

主人公阿米尔生长在阿富汗一个富足的家庭,父亲是当地成功的商人,且正义、勇敢,乐善好施,这让他们家在当地颇有声望。阿米尔从小衣食无忧,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性格有些胆怯、懦弱,而造成他性格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家庭的关爱。

阿米尔从小没有妈妈,母亲在生他时大出血而死,因此他从未体会过母爱的温暖。但是,阿米尔并未因为失去母亲而享受到父亲更多的关爱,反而是父亲对他的疏远和冷漠。

在阿米尔的眼里,父亲对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的疼爱都要胜过给自己的。小小年纪的阿米尔因而变得脆弱敏感,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才是名副其实的少爷,父亲的亲儿子啊?他甚至有些嫉妒哈桑,他也曾一度怀疑父亲对他的冷漠是因为自己“杀死”了妈妈,害爸爸失去了心爱的人。

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换来阿米尔快乐的童年,郁郁寡欢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赢得父亲的赞赏、肯定和疼爱。

然而,偏偏事与愿违,越是想得到的东西就越难得到。

父亲会因为阿米尔听不懂自己的话,不耐烦的唉声叹气。在阿米尔看来,父亲对其他人都有耐心,唯独对他没有。

阿米尔的爱好是文学,喜欢看书和写作,这是他的兴趣和天赋所在,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阿米尔多么渴望能得到父亲的鼓励和支持。然而,在他每一次取得成绩或进步,想要和父亲一起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之情时,父亲每次表现的很平淡,他总是用短短的几个字来回应:嗯,不错!

为了迎合父亲的喜好,阿米尔参加自己并不喜欢的足球队,当自己做不到一个好球员时,又尽量去当一个兴致勃勃的拉拉队,然而父亲还是看穿了一切,不得不承认阿米尔没有任何运动天赋时,最后放弃对他的培养。

父亲带阿米尔去看马上竞武比赛,阿米尔因为看到血腥的场面一路哭回家,因为他的胆小,父亲的厌恶溢于言表。

阿米尔的父亲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对待阿米尔,他觉男该就应该有个男孩的样子,应该热爱运动,勇敢,正义,他希望阿米尔能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而当阿米尔做不到时,换来的不是父亲的安慰鼓励和理解,而是父亲对自己深深的失望。

因为自己的胆小和懦弱,父亲甚至有些懊恼,这是阿米尔在偷听父亲和他的朋友拉辛谈话时得到的证据,父亲看到了阿米尔任由邻居小孩欺负,而不敢反抗,也看见每一次都是仆人哈桑给自己解围,回到家当父亲问起哈桑脸上的伤痕时,阿米尔对父亲撒谎,说是哈桑自己不小心摔的。

因此阿米尔的父亲对他有了这样的定论:

“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

“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

“要不是我亲眼看着大夫把他从我老婆肚子里拉出来,我肯定不相信他是我的儿子。”

父亲的态度,让阿米尔的内心很受伤害,也让他对自己的仆人兼发小,那个哈扎拉男孩哈桑又多了一分芥蒂,他伤心,气愤,怨恨的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向父亲证明自己,赢得父亲的赞赏和疼爱。

阿米尔这种懦弱是天生的,一方面是由于从小失去母亲,另一方面是父亲不待见他,阿米尔在童年缺少太多的爱,所以导致他的性格非常孱弱,怕受到伤害,这跟阿米尔的父亲也很有关系,父亲总是不认可他,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被亲人冷落,这是其性格缺陷的关键原因。

武志红曾在自己的书中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能量体。当能量体被看到,就变成了光明,变成了生的力量,比如热情和创造力。但若没被看到,就有可能变成了黑暗,变成了黑色的,死的能量,如怨恨和破坏力。

阿米尔身上体现的胆怯,懦弱与缺乏担当的性格,正是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失去母亲的他已经很不幸,父亲又对他百般冷漠。他竭尽全力的想要得到父亲的关爱,在没被看到的时候,他身上的能量就变成了黑色,这种负能量早已为他后来背叛友情埋下了伏笔

不被看见和理解几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有过的感受,而看不见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甚至是打压孩子,似乎也成为了部分父母的通病。

导演姜文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坦言:“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处理不好与母亲的关系。”

有人认为,姜文一个那么成功的男人,内心却始终渴望妈妈的认可,耿耿于怀自己无法让母亲为自己骄傲,无法让母亲接受自己。他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孤独的小男孩,而这一切都因他始终无法获得母亲的肯定开始。

当年,姜文的弟弟姜武考了三次电影学院都落榜,姜文却一次就考上中戏了。他拿来通知书给妈妈看,觉得妈妈一定会为自己高兴。结果妈妈接过通知书看了一眼啪的扔在一边,“你那盆衣服没洗呢,你别跟我聊这个。”姜文只好去洗衣服。

出演《红高粱》的之后,姜文红遍中国,如果换成一般人的父母,肯定是骄傲的不得了,姜文的妈妈却很淡然,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只叨咕他窝在缸里多难受。

这样的经历给姜文的心灵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压迫,造成了他缺乏自信的一面。看起来霸气的姜文承认自己是不自信的,不知道如何融入人群中。

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没话了。

(二)一切选择皆有成本和代价,背叛则意味着失去。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是阿米尔家的仆人,哈桑和阿米尔有着相同的境遇,哈桑的母亲在生下他几天后就离家出走了。失去母亲的哈桑和阿米尔喝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两人结下了深刻的情谊。

童年的时光是美好而难忘的,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嬉戏,哈桑每时每刻都在温暖着孤僻自卑的阿米尔,哈桑对阿米尔言听计从,但两人属于不同的阶级,这决定了他们的友谊本质上的不平等。哈桑默默的为阿米尔做着一切,不仅是因为阿米尔是他的主人和朋友,更因为他把阿米尔当做了亲兄弟。在种族等级森严的阿富汗,能坚守住这份忠贞不渝的友谊实属不易,然而阿米尔的怯弱和嫉妒摧毁了这份友谊。

阿米尔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决定和哈桑一起参加追风筝大赛。阿米尔善于切断别人的风筝,而哈桑擅长追风筝,俩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在风筝大赛中,哈桑在为阿米尔追最后一个风筝时,被阿塞夫堵住并逼迫他交出风筝,可哈桑坚定的拒绝了,他遭到了阿塞夫和同伙的殴打和强暴。躲在巷口暗处的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内心经历着激烈的斗争,希望自己也能像哈桑无数次为他挺身而出一样,但最终却选择了沉默,没有出手相救。对风筝的向往,对父爱的渴望,让他变得自私,他认为要想赢得风筝比赛必然会有所代价,而哈桑所承受的侮辱和伤害就是要付出的代价。

哈桑明知阿米尔背叛了他,善良的他却选择了原谅阿米尔,一如既往的对阿米尔忠心耿耿,他毫无怨言的把风筝交到了阿米尔手中,独自承受着委屈。

哈桑独自做了牺牲品,却把一切都埋在了自己的心底。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希望阿米尔能开心,可阿米尔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倘若说阿米尔的第一次背叛是无奈而为之,那第二次背叛却是精心策划的。赢得风筝大赛的冠军后,阿米尔如愿以偿的赢得了父亲的爱,父亲也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只风筝上面沾满了哈桑的血。阿米尔和哈桑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般亲密。哈桑一如既往的勤劳,忠诚,可阿米尔再也感受不到昔日的温馨,再也回不到以前两人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每天看到哈桑的身影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和痛苦,仿佛时刻在提醒着自己的无情和懦弱,他再也无法快乐。阿米尔想结束这尴尬煎熬的局面,他希望哈桑能凑他一顿,那么他的负罪感可能会有所减轻,可是哈桑待他如从前一样的衷心,仿佛这一切都不曾发生过。阿米尔的愧疚无处发泄,于是他设计将手表礼物藏在哈桑的住处,污蔑哈桑偷东西,借此把哈桑父子从家里赶走。善良的哈桑知道这是阿米尔的心意,没有为自己辩护,在阿米尔父亲不舍的哭声中,哈桑和父亲坐上汽车走了。

阿米尔曾闪过一丝念头:追上那辆汽车!可他最终没有。就这样,他与儿时最好的玩伴,从小待他如亲兄弟的哈桑分离了,永久的分离了。

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其实是怯懦的表现,哈桑的遭遇让他感到害怕和愧疚,所以他宁愿选择逃避而不是道歉,逼走了哈桑,他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可以摆脱心灵上的折磨。

当我们拥有一份别人羡慕的友谊时,我们不会懂得失去的滋味,只会沉浸其中,享受它带来的快乐。而友谊走到了尽头,彼此形同陌路时,我们才会想得到是自己的自私使自己只能看到友谊幻化成泡沫的苍白与无色。

其实又何止是友情呢,有些人有些事,当我们拥有的时候不懂得去珍惜,而当无力挽回时,便是永远的失去。

前段时间,43岁的马伊琍,结束了与文章11年的婚姻,在微博上两人都纷纷发出了分手词;

几年前,马伊琍在自己怀孕,丈夫文章出轨时的应对上就体现出了从容大度,在撕逼怨恨和原谅之间,马伊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完全是一副大女人的形象,她的那句“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至今仍被人侍奉为经典。

之后,文章公开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两人重修于好。从一些事迹可以看出,这几年文章也是真心悔过,曾高调的向马伊琍重新求婚,陪女儿参加舞蹈比赛全程跪着给女儿拍照录像,努力的扮演一个好丈夫和好爸爸的角色,如今却仍然逃脱不了离婚的命运。

有网友总结,人生最好的三个词是久别重逢,失而复得,虚惊一场,但却没有和好如初,只因和好容易,如初太难。就像一个杯子,有了裂痕,怎么都舍不得扔,到最后还是扔了。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怎么努力也难回到从前。

而一句,往后各生欢喜,文章便永远失去了这位内外兼修的好女人好妻子,其中的各种滋味恐怕也只有文章自己才能体会。

(三)人性的善,是最后的自我救赎。

几年后,阿富汗战争爆发,为了求生,阿米尔父子被迫离开家乡,逃往美国。逃往之旅异常的艰辛,一路上他们躲过轰炸机的袭击,俄国大兵的哨卡,住地下室,钻油罐车,看着熟悉的家园离他们越来越远,颠肺流离中阿米尔回忆起昔日美好而快乐的童年,他想起了哈桑,此刻他又在哪里呢......

来到美国的阿米尔逐渐长大,他继续求学,父亲则努力工作赚钱养家,条件虽然艰苦,但父子俩的感情却越来越融洽,少时和父亲的隔阂也日益消除。而对哈桑的愧疚随着年龄的增大日渐发酵,在阿米尔的心底,对哈桑的背叛成了梦魇,在每个午夜梦回的时刻,审视着自己的内心。哈桑的影子始终在他的心头萦绕。尽管后来,他得到了完整的父爱,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名作家的头衔,但他的内心却依旧空虚,得到的东西都不能弥补阿米尔内心的缺憾。

在每一个夜不能寐的夜晚,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总会在他的身边响起。

一个人痛苦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以前也曾令人痛苦。

阿米尔终于明白:有些事不是经历岁月的洗涤就可以抹去,有些人不是刻意就能忘记。

就在这时父亲的好友拉辛汗联系上了阿米尔,并向他道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哈桑是父亲和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顿时,阿米尔觉得被雷击了一样,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父亲也会做出这样的事,在阿米尔的心里,父亲是那么的正直和高尚,此刻,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轰然倒塌,因为父亲背叛了所有人,阿里,哈桑还有他自己。所有之前的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父亲往日对哈桑表现的关爱,哪怕是自己诬陷哈桑偷窃成功时,父亲对哈桑的纵容,选择了原谅,还有父亲挽留哈桑父子不住时的痛彻心扉,往事历历在目,原来父亲也和自己一样,也是有罪之人,也是需要救赎的人。

父亲以前一直在赎罪——父亲对哈桑的好,修建恤孤院,父亲曾经嫉恶如仇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父亲说:“这世上的罪行只有一种,那便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当你杀害一个人时,你偷走的是一条性命,你偷走他人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夺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如今父亲却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阿米尔也终于理解了父亲。

拉辛汗曾写信给阿米尔,对其说:“如果你可以的话,宽恕你父亲。如果你愿意的话,宽恕我。但,最重要的是,宽恕你自己。人往往最难宽恕的就是自己。

而原谅他人,亦是宽恕自己!

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和哈桑的妻子为了守护他们的家的房子被塔利班分子打死了,他还暗示阿米尔回到阿富汗,那里有成为好人的路---解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怀着悲痛的心情,阿米尔踏上了战火纷飞的故土,替父亲也替自己去赎罪。

在解救索拉博的过程中,阿米尔的勇气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这一次他没有退缩,和阿塞夫展开了激烈的决斗。最后,索拉博用弹弓打坏了阿塞夫的眼睛,他们最终得以平安的离开,阿米尔眼前再次浮现当年哈桑一次次保护自己的情景,满身伤痕的阿米尔没有感到疼痛,反而感到幸福,他笑了,今天终于勇敢了一次,他的心灵终得解放。

阿米尔的付出并非完全为求一个心安,更是为了血溶于水的亲情。以前的他总是害怕,也不愿意提起哈桑,如今他毫不掩饰跟索拉博表达对哈桑的赞美,这意味着,阿米尔彻底摆脱了心中的阴影,他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解放,随着他原谅了父亲,也宽恕了自己。

人最大的慈悲就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只有审视自己的内心,承认自己的恶,才有可能消除自己的恶。人性中的善恶是一个跷跷板,你这头抑制的恶越来越多,越多的善就会在另一头扬起,自救是人唯一的出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害妻子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终身在肖申克这座监狱中度过余生。

10年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安迪得知了杀害妻子的凶手,想要替自己洗刷罪名,却被利欲熏心的监狱长再次设计,为此,监狱长还杀害了能替自己作证的狱友汤米。

安迪知道汤米的死因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于是他沉下心来,运筹帷幄,以刻东西为名找人弄了一把小小的锤子,通过自己挖隧道到达排污管,再爬过排污管到外面的小河,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成功实现了越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在困境中往往靠自我意志的救赎,内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强大。

事实上,安迪从入狱的第一天就开始为自己的牢狱生活做积极的准备,先是不动声色的观察狱中的情况,避免自己站错队,和狱中的能人瑞德搞好关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长成功逃税,并赢得信任,获得了自己在狱中的一席之地。同时,他还利用管理图书馆的机会不断的充电学习。种种迹象都表明,安迪拥有强烈的求生意志,在这种强大的自我意志的驱动下,他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步步为营,实现了自我营救。

(四)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阿米尔是我也是你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外国文学,但是书中所表达的人性却是相通的,所谓人性无国界,他国即我国,他人亦是我们自己。

看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都能产生一种共鸣感,每个人都能从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都曾是那个向大人索爱的孩子,我们都曾害怕别人的不认可,害怕失去,我们都曾为自己犯的错误而羞愧难当,我们都曾经受过伤害,也在无意间伤害过别人。

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

“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个追风筝的人,我们在岁月更迭中追逐梦想、亲情、友谊、良善,虽然偶尔会不可避免地犯错,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自我救赎。”

(五)如何完成成年人的爱与救赎

1.学会赞美和欣赏

所有的恐惧都是因为缺爱,因为爱,所以期待,期待我们爱的人,如我深爱他们一样的爱我,因为爱,所以害怕,害怕不被喜欢,不被认可。

赞美是接受,认可和肯定的升华,能接受对方,就多一分认可和肯定,给一个赞许。

特别是对尊重,敬仰和爱你的人儿来说,你的赞美是他人生中最好的礼物和最让他珍惜和感到幸福的事情。

2.珍惜那个爱我们的人

一切选择皆有成本,背叛意味着失去。所有的选择都是有代价的,而选择背叛就意味着失去,失去信任,失去名誉,而最痛心的莫过于错过或失去那个最爱你的人。

3.再亲密的关系也应该保持界限感。

毕淑敏说过,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界限感。凡事留有余地,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才能在一切的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好感与信任。

4.你的善良必须有所锋芒

有一天你会明白,人不能太善良,

因为人们只会挑软柿子捏,

如果事事都太大度和宽容,

别人也不会感激你,

有时候应该适当的有点脾气,

对待有些人真不能太温柔和忍耐,

因过分善良会让我们丢失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过分善良也是一种傻。——几米

武志红在《巨婴国》这本书中说:“一个压抑太久的好人,内心藏着一个想毁灭一切的可怕偏执狂,忍无可忍的时候,会攻击最亲密的人。同时,好人也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他们会灭掉自己的需求与声音,让自己在孤独的星球中独自游走,这行为最容易破坏掉与亲人朋友的关系,没有连接,失去亲密接触。”

5.自救才是唯一的救赎之路。

周国平在《灵魂的在场》中写道:“每一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

对于要真正摆脱烦恼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是无法真正完全感知和彻底了解你,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你自己,自己才是找到事情根源和问题解决方法。

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有的人选择将它埋在心底,让时间削平它的锋芒,最终随尘埃一起逝去;而有的人选择将它捧放在阳光下,用爱和善良抚平它的锋芒,最终获得救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