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秋瑾简介及生平事迹(秋瑾:从漳州云霄走出的辛亥女杰)

时间: 2024-11-11 10:00:32  100浏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开启了共和制度新纪元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在那些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中

既有中华儿郎的热血正气

也不乏巾帼英雄的铁骨铮铮


秋瑾像



秋瑾,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


1879年,秋瑾出生于云霄抚民厅。1889年,秋瑾在紫阳书院接受理学启蒙教育。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清诰封夫人……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


秋瑾故居(李金文 摄)



秋瑾早年生活在充满漳南理学文化特色和教化功能的云霄厅紫阳书院学舍。她从小浸润于紫阳书院墨韵书香,却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先辈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逐步树立了胸怀天下、心系国家民族的大志,并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893年,其父秋寿南到湘乡做官,结识了曾国藩孙曾广钧。经其介绍,秋瑾于1896年出嫁今双峰县荷叶镇富商之子王廷钧,生子沅德、女桂芳。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革命活动,创作了《鹧鸪天》,抒发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



《鹧鸪天》

秋 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1905年底归国,1906年,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中国女报》《精卫石 汉侠女儿》(方霖霏 摄)



为有效地组织武装起义力量,秋瑾整顿光复会组织,联络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她将光复会会员分成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诗中前16字,分别作为16级的表记。她还秘密编制《光复军军制》,将光复军全军分为8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分别作各军表记。


她与徐锡麟联系,制定“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的皖浙起义计划,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大本营。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辛亥革命后,在她就义处建立起秋瑾烈士纪念碑,烈士灵柩安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20世纪50年代,迁葬于杭州鸡笼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现西泠桥畔立有秋瑾烈士全身塑像,接受世人缅怀。



1912年12月,孙中山莅临杭州亲往秋社致祭,题赠挽幛“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巡视浙江,在绍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


秋瑾故居内部展陈(李金文 摄)



斯人已逝!现如今,秋瑾故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秋瑾故居文化园被列为云霄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国学传承研习基地。这一展馆,时刻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为民族崛起、中华振兴而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