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辰顺序(古代时辰的详细介绍!)
时间: 2024-07-07 21:15:39 100浏览
丑时,作为古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时至凌晨3时。它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并以中国十二地支动物命名,丑时又称鸡鸣,荒鸡,有鸡鸣而起的说法。
时辰
古代时辰的详细介绍如下:
1、子时: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夜、中夜,意为孕育。此时天空为黑夜,但并非纯黑,而是黑中透红。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休息。古时农民起身喂牛,准备耕田,因此丑时属牛。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凶猛,因此寅时属虎。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古代官员上朝点卯,卯时便由此得名。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据说此时也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时辰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此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马跑了一上午,应该补充食物,这样跑得更稳更久远。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羊在这时候食欲最旺盛,需要补充营养。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于傍晚开始归巢。
时辰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狗开始守门口。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古代时辰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它们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