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易经是什么样的书(《易经》是本什么性质的书?)

时间: 2024-07-10 06:00:44  100浏览


《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 为什么叫《易经》呢? 这里有什么玄机? 其实,玄机展现在大家面前,也就没那么神秘了。历代学者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具有巫术性质的占筮之书,是集古人占卜之大成的精华汇粹。也有学者认为:《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专著。我个人认为:《易经》是我国祖先最早的一部以占筮为基本形式而深刻蕴含着包括中国先民思维方式在内的百科全书。


为什么叫《易经》呢?要从“易”这个字说起。“易” 是蜥蜴的象形文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说:“易, 蜥蜴,蜒蜒守宫也,象形。”上面的“日”字是蜥蜴的头,正面的“勿” 字是蜥蜴的脚和尾。古人称蜥蜴为“十二时虫”,古人把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蜥蜴的体色一 个时辰一变, 一日十二变,所以叫“十二时虫”。外国人称蜥蜴叫“变色龙”,也注意到它体色的变化。所以,“易” 是变化的意思,《易经》是一部研究万物变化的经典。“易”有三重含义, 包含变易、简易、不易的意思,万变不离其宗,万变必循其则。这个不易之宗,变化之则就是《易经》。


从上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 易”的产生大致与中国象形文字产生同步,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一点的时期。(也有学者认为,八卦的符号就是最早的文字) ,那时候,由于我们的祖先对某些大自然现象的恐惧和对未知世界的企盼,于是各种原始崇拜、巫术、占卜就产生了,汇集占卜经验的“易”也随之产生。《三字经》中有一句:“有连山、 有归藏、有周易,即三易。”说的是我国古代有三种“易” 的典籍,《连山》是夏朝产生的《易》,也称 “夏易” ;《归藏》是商代产生的《易》,也称“商易”,但夏、商的两种《易》都已失传,我们今天见到的《易经》是商末周初产生的,也称《周易》。这个时候大约是公元前11世纪。


为什么夏、商、周时代都有《易》呢?是因为《易》就相当于上古人类治国的“宪法”。那个时代,决定打不打仗、联不联盟等军政大事,不是靠调查研究,更不是靠开会讨论,而是靠占卜来做出决定。于是《易》就成为唯一解释占卜的依据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易》是上古人类治国的“宪法”。所以,夏、商、周时代都离不开《易》。


既然《易经》是一部占筮之书, 那么古代的占卜是怎么回事呢?


古人最开始的占卜是放到火上烤,烤完裂开的那个纹就是一个卦。古人把这个龟背上的裂纹叫做“ 兆”。我们今天说凡是发生前都有征兆,就是从这来的。大家留意一下“兆”字的字形,是不是很像龟背的纹路呢?这说明“兆”字就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懂得“兆”的占卜师就是部落的大学问家,他根据《易》书来解释这个“兆” 的内容。占卜师的解释最后刻在这个龟背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那些记录占卜的甲骨文。为什么把这个过程叫做占卜呢?“卜”实际是烤的时候龟背裂开的那个“卜、卜”的声音,“占”就是巫师用口说明这个“卜、卜”裂开的“兆”,就是解卦 ,在“口”上加一个“卜”就是“吉”,“占卜”就是这样来的。


在封建社会,最正式的占卜也叫占筮(音: shi) ,是用50根蓍(音:shT)草,经过一次又一次排列、运算,得出六、七、八、九,四个数字组成的卦形,然后进行占断。蓍草什么样子,我至今没见过,据说在北京故宫的某个大殿里存放有这种蓍草。为什么人们难得见到这种草呢? 传说,一棵蓍草要长1000年才能分蘖出300株。我查过辞典,那上面说的就没这么玄乎。辞典上说:“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棱,叶子互生,羽状深裂,裂片有锯齿,花白色,结瘦果,扁平。我国古代用它的茎占卜。”占卜者总是把与占卜有关的东西弄得神乎其神,这就是《易经》给人们带来的消极东西。


《易经》是以“元亨利贞吉凶悔吝无咎”十个字判断占卜结果的,这十个字在卦辞中反复出现。十个字中以“吉凶”二字为总纲,吉,就是得到;凶,就是失去。在《易经》中讲的吉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元、亨、利”均为吉;“贞”则吉凶相兼;“悔吝”可以由凶而入吉,悔,就是后悔、悔悟,不知道悔悟就是凶,知道悔悟可以转化为吉,吝,是言行应当受到轻视和鄙夷的意思,吝的吉凶变化也是如此;无咎是吉, “无咎”的意思就是“没问题,不会受到责罚”。这里说的都是《易经》占筮的判断之道。


其实《易经》中蕴涵最大量的内容是我们祖先的思想与观念,远远超过占筮的分量。比如《乾卦彖(音: tuan)传》 里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讲的是天人合一之道。比如《系辞上传》里有“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讲的是简要易行之道;比如《系辞上传》还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讲的是阴阳和谐之道;又比如《乾卦象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君子处世之道。如此等等,还可以列出很多天道与人事的义理,不一一列举。所以我们说,《易经》中的占卜,只是其外在的形式,而每一卦的内容才是其实质。这些内容是上古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总结,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当然也杂渗着唯心论和神秘玄虚的东西。


《易经》之内涵深广无比。有人统计,历代研究《易经》的著述有三千余种,大体分为三个流派:术数派、象数派、义理派。清代学者纪晓岚先生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术数类》序文里说:“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其要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变化,实皆《易》之支派,传以杂说耳! .... (世人)趋避(指趋福避祸)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其隙以中之。” 纪晓岚先生在编纂的《四库全书》中,并没有把术数派与《易经》一样放入“经”部,而是单独把术数派放入“子”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