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吝啬鬼的代表人物是谁(盘点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吝啬鬼)

时间: 2024-12-08 09:45:58  100浏览

中国数千年历史,有很多爱财如命的吝啬鬼,为了钱,他们完全不顾自己的脸面,甚至是性命。下面就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吝啬鬼。

一、曹洪

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早年追随曹操起兵征伐四方,屡立战功,积累财富无数,是曹操阵营中的第一巨富。虽然家财万贯,但曹洪这个人却十分吝啬。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有次派人去向曹洪借一百匹绢。这种比割肉还难受的事曹洪哪舍得做?于是他百般推托,就是不肯借给曹丕,这让曹丕十分恼怒,怀恨在心。曹丕即位后,立刻找了个理由把曹洪关到大牢中,并打算处死他。幸得曹丕的生母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

二、王戎

王戎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王戎这个人“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富甲京城。”尽管钱财无数,王戎却吝啬无比。王戎家中有棵结果子很好吃的李树,王戎怕别人得到李核后种树影响自己的收益,于是卖李子前就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王戎的女儿嫁给裴頠时,跟王戎借了一笔钱,很长时间都没有归还,结果女儿回娘家时王戎就很不高兴地向女儿摆脸子,直到女儿把钱还了他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一个侄子要结婚,王戎随份子时送了一件单衣,这让王戎心疼的要死,侄子完婚不久他就腆着脸把这件单衣要了回去。

三、周札

周札是东晋名士周处的第三子,其家族与吴兴沈氏是两晋时期江东最为显赫的两大家族,素有“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之说。

周札宗族强盛,一门五侯,子侄皆身居高位,其侄周筵丧母,前往送丧之人竟达千人之多,大将军王敦对此十分忌惮。太宁二年,王敦尽杀周札诸侄,随后发兵攻打会稽(周札时任会稽内史)。周札的库房中存有一批打造精粮的武器,就在这兵临城下,生死危亡之际,大家都劝周札把这批武器拿出来装备部属,但周札却舍不得把这批武器合出来使用,于就把一些劣质兵器发给了士兵。周札此举让士卒十分失望,谁也不肯为他卖命,于是周札的部属在王敦的攻击下溃不成军,周札也死于军中。

四、萧纪

萧纪是南北朝时梁武帝第八子,537年,萧纪被任命为益州刺史,在任期间,萧纪“内修耕桑盐铁之政,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积。”使益州很快就成为富甲天下的天府之国。侯景之乱时,萧纪的哥哥萧绎于江陵称帝,萧纪不甘,也于成都称帝,并率军东下准备攻打江陵。战前,萧纪把他多年来在蜀地积攒的金银全部拿了出来,铸成一斤重的金饼一万个,银饼五万个,每一百个装一篮子,共装了金饼一百篮,银饼五百篮。在誓师大会上,萧纪令人把这些金饼和银饼悬挂起来,慷慨激昂地表示:只要大家作战勇猛,这些金饼和银饼就赏给大家。在重赏之下,士卒人人争先,奋勇杀敌。然而,每次打完仗后,萧纪都不肯拿出一块金饼论功行赏。次数多了,众人也知道萧纪只不过是让大家饱饱眼福而已,根本没打算犒赏大家,于是军心涣散,萧纪很快就被萧绎联合西魏击败,他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

五、李崇

李崇是北魏外戚名臣,魏文成帝拓跋浚元皇后之侄。李崇家中十分富有,书童和仆人加起来有一千多人。尽管如此,李崇却十分吝啬,吃穿用度都十分简省,肉都舍不得吃,家中常年只吃炒韭菜和腌韭菜。李崇的门客李元祐曾对别人说:“李崇家中每餐都吃十八个菜。”大家听后都十分羡慕李家的奢华生活,忙问李元祐这十八个菜都是什么菜,李元祐答道:“二韭(九)十八。”众人听后笑得眼泪都掉出来了。

六、夏侯处信

夏侯处信是唐荆州长史,以吝啬闻名当世。有一次有朋友来访,夏侯处信安排仆人和两升面招待客人,却暗地里让仆人多磨蹭段时间,朋友们眼见饭点已过却不见饭菜上桌便纷纷告辞。朋友们走后夏侯处信立即飞奔至厨房,吩咐仆人不要和面。仆人回道面刚和好,夏侯处信便痛心疾首地痛骂仆人手太快,并令仆人把面烙成饼留着他当宵夜。夏侯处信家中的醋装在一个小瓶子里,只许他自己吃,别人休想蹭到一滴。醋喝光了后,他就把醋瓶子倒过来,一直控到一滴也不剩为止。

七、元宗逵

元宗逵是唐朝人,官居果州司马。他到果州任职不久,家中一个婢女死了,于是元宗逵对管家说:“这个婢女在我家使唤了好多年了,我应该给她准备一口棺材,但我初来乍到,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买不起新棺材,你出去随便买副吧,只要能凑合着用就可以了。”怕买破棺材丢脸,元宗逵还特意叮嘱管家说:“你千万别告诉别人棺材是我买的,就说你家里要买。”

八、郑仁凯

郑仁凯是唐朝人,曾任密州刺史。郑仁凯虽身居高位,但却惜财如命。一次家中小厮对他说自己的鞋子破了,让他给自己买双新鞋。郑仁凯听后拍着胸脯说:“这好办,一会我就给你找双新鞋。”不久之后,门夫穿着鞋进来了,郑仁凯就支使门夫爬到厅前树上去掏鸟蛋。门夫脱鞋爬上树后,郑仁凯就把门夫的鞋偷偷拿走给了小厮。门夫从树上下来找不到自己的鞋子,只好光着脚走了。郑仁凯见状十分得意,觉得自己真是太聪明了。

九、夏侯彪之

夏侯彪之是唐朝益州新昌县令,为人贪婪卑鄙,爱财如命。一年夏天,有朋友来访,夏侯彪之拿出珍藏了很久的一盘肉给朋友吃。由于存放日久,肉早就坏掉了,朋友尝了一口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夏侯彪之送完朋友回来发现肉少了一片,怀疑是仆人偷吃了,于是就捉了只苍蝇让仆人吃了,希望仆人能把肉给吐出来。有一次夏侯彪之问里正一文钱可买几枚鸡蛋,里正答三枚,于是夏侯彪之对里正说:“我给你一万钱,你帮我买三万枚鸡蛋,不用着把鸡蛋给我,用母鸡把鸡蛋孵化成三万只鸡崽,过几个月长成大鸡后,我让县吏卖了它们,一只鸡卖三十文钱,半年期间,我就可以积攒成三十万钱。”随后他又问里正一文钱能买几根竹笋,里正说能买五根,夏侯彪之又拿出一万钱让里正代他买五万根竹笋,并说:“我不需要这些竹笋,暂时把它们先放在竹林里生长,到秋天长成竹子,一根可以卖十文钱,我又可以攒成五十万钱。”

十、韦庄

韦庄是唐末五代著名诗人,五代十国时期曾官至前蜀宰相。就这样一位大人物,却吝啬到出类拔萃。据《太平广记》载:“(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炙少一脔而觉之。”家里每次做饭都有量化指标,用多少粒米、烧多少柴都要提前数好称好,肉少了一片韦庄都十分清楚。韦庄有个孩子八岁时即夭折,下葬时妻子给孩子穿上了平日喜欢的衣服,韦庄见状立即把衣服扒了下来,用孩子以前睡觉用的草席把孩子裹了起来。葬礼完成后,韦庄又把草席也扒下来带回了家。

十一、张允

张允曾在五代后汉政权担任吏部侍郎,其人十分吝啬,谁也别想从他身上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就连他的妻子他都不放心。张允怕妻子偷用自己的钱,于是就把钱全部锁在柜子里,钥匙则随身携带。郭威发动兵变时,张允趁乱逃到一所破庙中避难,结果钥匙被乱兵抢走,家中钱财被抢掠一空,张允竟因此而吐血身亡。

十二、李越

李越是明朝人,曾担任上蔡县令。李越十分吝啬,其吝啬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李越家中很少吃肉,就连年末祭祀祖先他都不肯买肉,而是安排人到肉行中借熟肉一斤回来供奉,等祭祀完毕后再把肉还给肉行。祭祀时他也不买果子,而是用几枚铜钱放在盘子里代替果子。

十三、汤斌

汤斌是清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名臣,一生清正廉明,政绩斐然。汤斌为人十分吝啬,每餐都不沾荦腥,唯以豆腐汤佐餐。任职江苏期间,汤斌有一次检查家中的帐本,发现家中买过一个鸡蛋,于是立即询问仆人是谁买的,仆人回道是大公子汤溥买的。汤斌听后大怒,立即把儿子叫来,令其跪在庭下,痛骂儿子说:“你以为江苏的鸡蛋和河南老家一样便宜吗?你想吃鸡蛋就回河南老家吃。”

十四、李用清

李用清是晚清名臣,同治四年进士。李用清号称天下俭者,其吝啬程度绝对令人发指。李用清自原籍起复入京任职时,为省钱曾徒步上千里入京,未雇一驴一车。李用清担任云南巡抚时,他在公堂处理公务,夫人恰好在旁边小室中生产,为了省钱,连接生婆都没有雇,结果夫人生下孩子后就死了。家里的仆人买了一具稍好点的棺材用来装殓夫人。李用清知道后大怒,竟逼着仆人换了具便宜的棺材。孩子生下不久后也死了,于是仆人又去买了一具小棺材。李用清看到后怒斥:“还买什么棺材?把夫人的棺材打开放进去不就可以了?”

十五、李嘉乐

李嘉乐是晚清著名清官,曾任江西布政使之职。李嘉乐“奉身以俭”,俭到十分吝啬的程度。李嘉乐理发时都是找街上的流动剃头匠,理完了只给他们二十文钱。有一次理完发后李嘉乐得意地对仆人说:“我理发只用二十文钱就解决了,这个价钱够可以的了吧?”仆人听后说:“外面剃一次头要四十文钱,大人却只付二十文钱,其实另二十文是我替大人垫付的,都已经好几次了”李嘉乐听后生气地说:“我在老家剃一次头才十二文钱,现在给二十文已经超标很多了,没想到你还私下加钱,真是太过份了,以后我再也不用他们剃头了。”自此之后,李嘉乐果然再也没有请人剃过头,每次要剃头时都让夫人亲自上阵。

相关推荐